产业脉动与人才活力在镇江经开区交织激荡。近日,菲舍尔航空部件(镇江)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菲舍尔”)生产车间内,2026年应届毕业生霍鑫昌正跟着师父徐浩传,对照图纸细致检查即将发往泰国的飞机头等舱定制部件。
精准引才,从校园到职场无缝对接
这位来自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(以下简称“江苏航院”)通用航空器维修专业的小伙子,通过今年9月镇江经开区组织的秋季低空经济产业“高校行”招才活动,实现了从校园到职场的无缝衔接。
得益于国产大飞机商业化发展,菲舍尔目前承担C919的两项配套生产任务。一项是结构件工作包,包括飞机翼梢小翼和扰流板的生产;一项是内饰的制造,包括驾驶舱、登机区、行李箱等8个小工作包。
今年8月以来,菲舍尔生产线24小时不停工。为了应对不断增长的生产发展需求,企业在秋季招聘中扩招100多名2026年应届毕业生。其中,来自本地江苏航院的毕业生占比达三分之一。“专业对口,还有学长师父手把手带,我本身对航空事业非常感兴趣,希望自己为国家航空工业贡献力量!”霍鑫昌道出了众多扎根镇江经开区航空航天产业毕业生的共同感受。
几乎同一时间,上海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的硕士毕业生偶琛的故事,演绎了人才与产业的另一种“双向奔赴”。
“写论文查阅文献和网络资料时,‘航天海鹰’4个字引起了我的好奇。”深入了解后,偶琛得知航天海鹰(镇江)特种材料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航天海鹰”)是国产大飞机C919机体结构的九大供应商之一,且业务扩展至蓬勃发展的低空经济领域,与自己的专业十分契合。巧合的是,在今年校园双选会上,他与航天海鹰“不期而遇”。如今,他已成为企业复材批产中心的工艺员,在国家航空制造一线将理论转化为实践。
产业聚才,与高质量发展相辅相成
霍鑫昌和偶琛的经历,是镇江经开区围绕低空经济、航空航天等特色产业,精准引才、高效聚才的生动缩影。今年以来,镇江经开区锚定产业人才需求,依托特色产业集群优势,主动“走出去”对接高校资源,打造系列专场招聘活动,实现“产业需要什么人才,就引进什么人才”。
本轮秋季校招期间,镇江经开区已在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、南京工业大学、江苏航院等高校举办特色专场招聘会25场;组织菲舍尔、航天海鹰等205家企业,推出4253个岗位,吸引3897人报名,最终达成就业意向1166人,为航空航天等产业发展注入“新鲜血液”。
“今年10月,在北京招聘期间,我们就收到近200份高层次人才简历,覆盖多所重点高校,生源质量明显提升!”菲舍尔人力行政总监朱燕琴感慨,“政府搭台”的招才模式,不仅提升了求职者对企业的信任度,更通过精准匹配大幅提升招聘引才的效率。
生态留才,创新服务营造暖环境
“引才是基础,留才是关键。”镇江经开区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,针对低空经济、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,今年镇江经开区创新构建“1+2+3”人才服务体系——“1”支由“人社局+航空产业园+企业联络员”组成的人才服务铁军;“2”类升级后的基础性与中高端数字化人才服务平台;“3”张精准对接的服务清单。截至目前,区人社部门已走访全区涉航企业,征集用工需求1345个,成功匹配1275人。
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: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,坚持智能化、绿色化、融合化方向,加快建设制造强国、质量强国、航天强国、交通强国、网络强国,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,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。作为镇江经济发展的主阵地,镇江经开区将低空与航空航天产业列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,这是技术密集、创新活跃、附加值高的未来产业,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。
今年以来,镇江经开区低空与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可圈可点——上半年,镇江经开区航空航天产业链实现产值7.4亿元,同比增长21.4%,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;下半年,镇江至南京低空试验航线成功首飞,这是镇江积极融入长三角低空经济网络、构建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的重要里程碑。
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产业的蓬勃活力与持续动能,离不开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。如今,越来越多的高校英才与镇江经开区实现“双向奔赴”。随着低空与航空航天产业加速“起飞”,镇江经开区正以精准的引才策略、完善的政策支持、贴心的服务保障,描绘“人才与城市共成长”的美好画卷,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根基。(记者 潘宇琴 通讯员 蒋青雯 解梦菲)
来源:镇江政府网 发布日期:2025-11-22
|